衣服>内衣营销>正文

营销的六项修炼

2008-07-15 09:31   【来源:】  编辑:  查看:

核心提示:  营销就是战争,一位真正的营销老总,其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波谲云诡的商战海洋之中。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这些营销老总们总是不断地改造自己,修炼自己,提高自己。为情而文,笔者经过潜心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一个有作为、能做大事、“修齐治平”的营销老总

 

营销就是战争,一位真正的营销老总,其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波谲云诡的商战海洋之中。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这些营销老总们总是不断地改造自己,修炼自己,提高自己。为情而文,笔者经过潜心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一个有作为、能做大事、“修齐治平”的营销老总所必须内化、固化和优化的六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生生不息的创业精神

 

因工作关系,笔者曾触摸到一位上市公司营销老总的心灵独白,他曾一字一句地跟我说——

 

在BZ公司工作近20年里,我是随着BZ的发展而发展、随着BZ的变化而变化。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充满了朝气。第二次创业的时候,我摸爬滚打、上下腾挪、驰骋商海,浑身充满了锐气。现在,BZ干大了,面临着第三次创业,我的职位也高了,责任也重了,我就不停地反省自己、剖析自己,我的觉悟是否有更大的提高?我的心态是否浮躁?我的身上是否有不应该来到的暮气?

 

听着这位老总的由衷之言,笔者自然想起了地产界的精神教父冯仑先生在一次演讲中,对联想主席柳传志的一番评价: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之中,这些传统的、正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市场经济中很多人忘记了,也不相信了,但柳传志记住了这个,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个准则。另外一个评价就是对房地业的行业先锋王石:他早期在部队里所受的也是正统的教育,他之所以成功,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他有终极关怀的精神,二是从不奢华,对事业不停地奋斗。

 

笔者以为,对于一个营销老总来说,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就是事业,在其职场生涯中,无法区别工作和生活的明显界限。改造自己、修炼自己,坚守痛苦、凤凰涅 ,是其永远所持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丢掉了这个,也就丢掉了魂魄。坚守了这个,也就觉得一切都是美丽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这样一想,工作更须投入,投入使人认真;工作更有激情,激情使人活跃。

 

营销老总投入的激情源于哪里呢?笔者以为,主要是来源于对创业精神的执著追求,对一种“共同事业”的孜孜不倦的奋斗。当作“共同事业”来做,就能明显地感觉到事业是一种接力棒,就像田径场上4X100米赛跑一样,站好位置,一棒接一棒地传递下去,使“共同事业”蒸蒸日上、长盛不衰。

 

第二项修炼:与时俱进,学习劲头不可泄

 

大致说来,中国企业营销老总成长的路径有三条:一是土生土长的由基层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二是由高校毕业或者从部队转业也是从基层凭着骄人的业绩逐步干出来的,三是言必称希腊的海归派从较高的平台空降下来的。但无论是何种出身的营销老总,面对新营销时代,都应抱着“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积极心态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让学习与思考的劲头不可泄,与时俱进,花大力气地调查研究企业的现状、市场的现状和消费者的现状。

 

人性本惰。心魔之魔即为大魔。笔者以为,这个“魔”就是放松了自己学习改造的劲头,就是一种学习激情的退化,最终湮没生生不息的营销革命意志。消灭这个“魔”,就要吸取痛苦的营养,保持旺盛的精力,加强思想意识的改造;攻克顽固的欲望满足的堡垒,就要善于学习、重新学习、终生学习;永葆工作的意志和热情,就要不断地加强务虚精神,加强理论知识的修养,尤其是加强营销理论的自我修养。

 

毫无疑义,加入WTO以后,新理论、新知识、新规则、新法则扑面而来,一浪高过一浪,给任何一个营销老总的明显感觉就是不学习,就意味着掉队、就意味着落伍,最终要被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所吞没。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学习、学习、再学习,修养、修养、再修养,对于有作为的营销老总来讲,不只是一个口号。

 

怎么学?在工作实践中,强迫自己勤于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强迫自己勇于思索,在工作实践中,强迫自己善于总结。总之,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学习,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第三项修炼:“四心三不"、“一多一少”的营销决策方法

 

在营销实践中,有些企业的营销老总在产品推广受挫、市场建设出现困境之时,往往颠倒因果,不从自身根源上找问题,不扪心自问方向对不对、道路是否领错了、是不是超前决策或是滞后决策了,而是情急之下,不问青红皂白,乱点鸳鸯谱,总是痛骂执行者执行不力。

 

面对险象环生的市场环境,克服决策与执行错位的现象,做到科学化、程序化和民主化的营销决策,笔者以为要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办事:一要有利于市场发展,二要有利于品牌提升,三要有利于各级营销团队建设。

 

在今后的营销实践当中,我觉得营销老总们还要总结出“四心三不”、“一多一少”的决策方法,也就是说要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思考,用心监控,不妄自猜测,不主观臆断,更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当决策使用。多给自己一些倾听权,认真听取下面的呼声和建议,少给自己一些话语权,极力避免一言堂和拍脑袋的领导作风。

 

笔者曾服务过一家酒业公司,在我看来,其营销老总的决策过程就比较科学化、程序化和民主化。这家公司在营销系统成立了一个决策委员会,其最高的表现形式就是每月的营销高级经理必须参加的营销例会。

 

这位公司的营销老总在做决策之前,主要是通过市场部了解产品、质量、渠道、经销商、促销、消费者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和资讯,等到构思成熟了,再拿到销售部与一些高级经理进行充分沟通、充分酝酿,交换大家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最后交营销决策委员会最终拍板。具体说来,这位营销老总总是坚守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弯下腰杆子,虚怀若谷,多与市场营销人员交谈沟通,多研究市场营销人员的市场报告。听了以后,看了以后,加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归纳和总结,做出决策,并委托市场部监督跟进实施。

 

这种营销决策过程,无疑是符合决策学原理的:一个决策最后的效果取决于三大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是基于调查研究而得的决策质量,二是以组织骨干为核心的被实施者认同的时机和程度,三是决策制定者跟进、督导决策的实施进程和纠偏措施。
本文地址:http://www.yf11.com/marketing/07/1673.html

关键词: | 营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