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内衣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80后设计师生存现状

2008-07-08 11:51   【来源:内衣通】  编辑:  查看:

核心提示:   国内新锐有待时日   在东方崛起的大趋势下,中国时装设计师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入世后几年出现的一些年轻人。虽然现在这些年轻设计师的生存环境与上述两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比起十年前那些辛苦奋斗至今的国内设计师,他们幸运得多。而也由于种

  

国内新锐有待时日

  在东方崛起的大趋势下,中国时装设计师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入世后几年出现的一些年轻人。虽然现在这些年轻设计师的生存环境与上述两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比起十年前那些辛苦奋斗至今的国内设计师,他们幸运得多。而也由于种种现状的束缚,造成国内目前的新锐设计师代表有着“年龄偏大的烦恼”。

    把谢峰、马可等已在设计界摸爬滚打了十年以上的设计师归类到新锐设计师中,的确有一点不得以的成份。不管怎么说,他们是中国设计师的成功代表,在国际舞台上的身份也确实是新秀,而他们的设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的特色,我们希望通过他们能打开中国走向国际时装界的大门,所以,年龄问题被理所当然的忽略掉了。毕竟在国内的大环境下,设计师想要年纪轻轻便功成名就还属“造梦”的阶段。培育机制的薄弱、专业奖项的缺失、资金的匮乏、渠道的单一等问题一一摆在眼前,这些对有才华、有梦想的年轻设计师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重重阻碍。

  国内新锐设计师陆坤

  而真正符合“新锐”这个头衔的国内设计师,大多还在默默无闻地耕耘,他们选择的方式多数是开设一家自己的店铺,售卖一些个人作品,有些还同时以买手的形式经营,期望通过原始的资本积累,实现经营个人工作室甚至个人品牌的梦想。这类人中最幸运的要数上海的陆坤,他的工作室起初默默无闻,后来受到当地社会名流的关注,自从辣妹维多利亚和全球最著名的富家女Paris Hilton穿上他设计的服装后,一跃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设计师之一,其设计作品也随之身价倍增,这一切都缘于他的老外经纪人对他的成功营销。然而,他到底能“红”多久、“红”到什么程度,目前尚未知晓。

 

国内新锐设计师吉承

  类似情况的还有美女设计师吉承,从米兰修读设计的她回国后在上海泰康路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La Vie,而她在此举办的第一场秀便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观众,不久便进驻了上海的奢侈地标外滩18号。她的设计充满中式元素,70%的客户却是老外。像吉承这样凭借着一腔热血开始寻梦的新锐设计师在国内大有人在,而她的优势则是利用了上海这个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地方,找到中国文化与西方穿着习惯的最佳结合点。

  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王一扬,与许多新锐设计师不同,王一扬不仅拥有具有实验色彩的个人品牌“茶缸”,还有已打入全国数十家主流百货商场的品牌“ZUCZUG”,由于创业初期销售渠道的稀缺,商场成了他不二的选择。对于没有稳定的时装平台做展示的国内设计师来说,在北京的国贸、新光天地或者上海的梅龙镇广场、久光百货等大型百货公司建立旗舰店,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因为这样的平台可能比时装周或服装博览会更具推广效应,中等城市的商家往往会借鉴大型百货公司的选择,从而与设计师合作。

  香港的SEVEN DAY数月前进入北京市场,类似于I.T的买手制经营方式似乎没有为它带来多少关注的目光。记者曾多次前往该店,发现店内集合了香港的成衣品牌和设计师品牌共同经营,部分设计师的作品十分有特色,并且单价合理。然而,店内总是冷冷清清,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新锐设计师姜丽影在今年初被某买手制的店铺看中,她对此表示,自己开店十分辛苦,为了保证质量,很多事需要亲历亲为,没有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投放到营销渠道上,与买手合作是比较实际的选择。

  国内的新起之秀比起上一代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条件,他们普遍有设计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聚集在上海、北京等开放度高的城市,白手起家拥有自己的店铺或者工作室,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同,更受到许多时尚媒体的关注。虽然,国内的时装周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影响力,时尚媒体尚未拥有对潮流和市场的绝对话语权,更没有完善的商业渠道和环境,但也恰恰因此给独立发展品牌的新锐设计师释放出更多元的成长空间。


本文地址:http://www.yf11.com/news/dt/07/1125.html

关键词: | 咨询 | 设计

相关话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