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内衣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产业转移的背后

2008-07-09 16:25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  查看:

核心提示: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压力之下,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大户”,悄然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   “成本倒逼”激发新一轮产业转移   目前,因劳动力价格偏低等原因,在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近89%的国际制造名城东莞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压力之下,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大户”,悄然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

  “成本倒逼”激发新一轮产业转移

  目前,因劳动力价格偏低等原因,在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近89%的国际制造名城东莞,“招工难”的现象日显突出。

  其实,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只是当前沿海一些企业遭遇生存困局的一个方面。今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电油运力紧张、原材料价格频涨……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刺痛了加工制造业最为敏感的成本“神经”。

  加上一系列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出台,节能减排和劳动合同法陆续实施,环境保护门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工权益有了强制约束。各种复杂因素累加的高成本,激发了新一轮产业转移兴起。

  以劳动密集型的典型行业纺织业为例。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60%的浙江省,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业的利润率下降3.19%、2.27%、6.18%。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市,纺织行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平均利润只有0.62%。

  不仅仅是纺织行业,电子元器件、玩具、陶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境遇类似。

  从欧美到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到中国东南沿海,再到中国中西部,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初动因都为成本所逼。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将土地、资源、劳动力、运输等敏感成本的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

  生产要素在产业转移中更合理配置

  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紧邻长江的宜昌市猇亭区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依托优势的电力资源、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深圳等地的企业投资落户。7月3日,首批8个项目在园区内正式开工,61个项目同时签订投资协议,投资总额达224.44亿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的现代经济,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能够自由、合理地流动。从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明显看出:沿海之长,恰是中西部之短;中西部之长,恰是沿海之不足,双方取长补短,联合奋进,就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

  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

  以纺织产业为例,中国纺织产业的80%以上仍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地区。但据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运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东部地区生产开始收缩;中部地区产量同比提高了30%左右。河南、湖南、安徽、四川等内陆省份已经成为服装企业投资活跃省份。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也表明,1月至4月,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尤以东北及西南地区发展较快。

  基于此轮产业转移“成本倒逼”特点,产业升级的政策环境日渐成熟。转移不仅仅是厂房、生产线简单搬迁,以产业转移为契机,谋求产业升级十分迫切。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沿海地区已经从初级工业化阶段迈入高级工业化阶段,而西部内陆地区还处于经济大开发初期。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研究部部长程伟表示,对于东南部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又可以享受到中西部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而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可以以投资迅速拉动经济增长。据新华社

 


本文地址:http://www.yf11.com/news/dt/07/1280.html

关键词:

相关话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