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内衣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服装业应该重拾信心

2008-12-15 16:20   【来源:互联网】  编辑:  查看:

核心提示:年关将近,一些企业的心情也许比12月的天气还要寒冷。      前段时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等成本上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等接踵而至。行业的冬天在2008年夏季就已经来临。      外部环境的逐步恶化或成定局,我国纺织品出口下滑的趋势很难扭转;金

年关将近,一些企业的心情也许比12月的天气还要寒冷。
  
  前段时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等成本上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等接踵而至。行业的冬天在2008年夏季就已经来临。
  
  外部环境的逐步恶化或成定局,我国纺织品出口下滑的趋势很难扭转;金融危机让“抗跌”的奢侈时装感到寒意,亚洲市场不再是它们最后的救命稻草;企业纷纷倒闭,甚至有老板在债台高筑后“人间蒸发”;同时,有人预测,明年的行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行业信心一度下滑。
  
  而实际上,暗夜袭来,行业更需要信心。
  
  树立信心,首先应来自对危机的正确认识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
  
  应该说,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也较为正常。而中央宏观调控罕有的力度和灵活性,则体现出决策层防止经济下行风险的决心。
  
  不过更为重要的信心来源,则应该来自对中国服装行业自身的审视。
  
  新世纪以来,我国服装业进步明显。目前,我国服装产品品质、性能、价格已经在国际范围内表现出了较强的优势和竞争能力,并越来越得到国际的认同。而改革开放30年来,产业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进步与成熟,更是有目共睹。
  
  同时,行业也在危机下积极自救。比如中国服装协会积极推动大朗加工企业与国内品牌对接,改变这些企业只为国外加工的局面。协会服务走向更为务实。
  
  种种迹象表明,经过多年锤炼,我国服装产业素质已经显著提升,并且表现出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救能力,这都为我们战胜危机、渡过难关提供了条件。
  
  不过在新形势下应对危机,还需要行业进行更多思考。
  
  近年来,新观点、新现象、新模式不断涌现。比如VANCL等以信息化技术在传统市场中,开创出新领域;ZARA高效的供应链整合方式和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了品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百丽则通过强大的资本实力整合品牌和市场,从而在今后的发展中占据先机。
  
  这些创新思维的出现并付诸实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在风险下运行的企业加强了抵抗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也罢,品牌航母也罢,都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手法和模式。对它们过度追逐,甚至患上“模式狂热症”,也许将会使品牌在前进中迷失。
  
  而事实上,有些人认为,今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也过度追求形式,而内容流于平庸。
  
  虽然仍然不乏设计精品,但作为中国最顶级服装设计和展示的平台和窗口,中国国际时装周迈出的步伐过于谨慎老成,格局打开还不够有气魄,自身定位也有待更精准和特征化。
  
  有评价说,中国时装界缺乏的不仅仅是创意,特有的体制也让我们迷失掉与世界接轨的方向。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行业和行业组织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毕竟,12年来,中国国际时装周在中国原创服装品牌的推广和本土时装设计师的造就上功不可没;设计力量和原创力量,是中国服装取得国际话语权和地位的决定力量。而在国际时尚产业链条上地位的提升,是重新提振产业信心的最佳途径之一。
  
  由此,我们认为,看到前进中的不足,并适时改进,也是重拾信心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源:《服装界》
本文地址:http://www.yf11.com/news/dt/12/4127.html

关键词:

相关话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