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内衣营销>正文

怎样组建营销中心

2008-07-17 15:13   【来源:】  编辑:  查看:

核心提示:   企业成立营销中心的越来越多; 成功的案例家喻户晓,但失败的却也不少; 这些远离总部的营销中心,成功之路在哪里? 新的品牌要么夭折,要么苦苦挣扎,难以辉煌; 江湖寂寞、品牌凋零。 这当然与营销中心管理水平停滞不前而遇到了环境的新变化有关;

   企业成立营销中心的越来越多;

成功的案例家喻户晓,但失败的却也不少;

这些远离总部的营销中心,成功之路在哪里?

新的品牌要么夭折,要么苦苦挣扎,难以辉煌;

江湖寂寞、品牌凋零。

这当然与营销中心管理水平停滞不前而遇到了环境的新变化有关;

结合我们几年的咨询经历,谈点看法。


营销中心与厂部分离

70年代以前,我们在"三线"各地县乡村兴办了大量厂矿企业。

产品供不应求时代,我们只需要工厂内设立供销科,或销售中心,即使工厂不在大城市,销售系统也没有必要分家去大城市;

随着供应的丰富,上门提货减少,产品必须推销给经销商;这时候,仍然没有必要把销售系统分家去大城市;只需业务人员满天飞,“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地工作,仍然可以以工厂作为出发点;

竞争进一步激化、竞争点丰富,逐步达到了需要经营社会资源的时代,我们才不得不分离:

工厂继续留在最便于保证成本与质量的远方,营销中心则贴近营销资源丰富大城市,就近获取外部资源如政府资源、投资者资源、人力资源、广告推广服务、咨询培训等,并就近研究、服务消费者。

否则,就可能导致人才缺乏、信息不灵等问题。

营销中心失败者渐多

最近5年以来营销中心成功率明显下降。职业经理人被指责的也逐渐增加.

原因也不复杂:前几年竞争点少、竞争手段简单;营销中心做个品牌定位(通常是灵机一动\点子)、广告策划,利用廉价的人力资源做招商、做终端拦截,广告战、终端战,营销中心容易操作;

但是,“空中轰炸、地面拦截、广告开路、概念炒作”已经“边际效应递减”;种种迹象表明,近年设立营销中心,需要考虑的因素正在急剧增加。如果沿袭老的组织结构、老的投资模式,自然胜算越来越少。

主要原因有:

1、技术、质量重新成为最基本的竞争点;一些性价比特别高的产品,能够不依赖广告、促销而长期畅销,;一些推广力度大、质量平平的概念性则始终做的很辛苦:促则稍销、不促则消;营销中心如果不能从产品出来之前就开始真正的“营销”,如果还停留在强销、诱售、概念炒作等范围,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2、“招商成功”不再是成败的关键,区域经营的权重逐渐大于市场开拓,渠道经营能力才是决胜之处。渠道格局正处于发生巨变的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表现为:终端分化,终端相对与销售业绩的相关性变化;决胜终端必须转换为与核心终端一起决胜;分销型经销商权重下降,经营型经销商崛起,营销服务商层出不穷;经常是后来居上、后出转精;渠道结构优化可能成为最重要的增长点;营销中心如果不能从“销售给渠道”转变为“经营渠道、渠道组合”,就会失败;

3、推销模式边际效益递减。总的趋势是服务的权重日益大于产品、日益大于客情关系;营销中心如果组织结构单一、人员结构单一,只能从事或仅仅热衷于关系促销、贿赂营销,就会失败;

4、投资结构必须调整:许多传统的驱动动作不再具有驱动力、甚至成为陷阱;人才权重、工作方式与销售业绩间的相关性变化,猎手型业务人员与农夫型业务人员权重发生变化;营销中心如果绩效指标单一、以销量论英雄,就会失败;

5、 新的盈利模式层出不穷,许多新、弱品牌凭借新模式不断横扫千军、创造奇迹,近年有成功案例的如后营销、盘中盘;我们在许多行业有成功案例的“双终端”模式也有可能掀起新高潮。营销中心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就会失败;
对营销中心工作的新要求

不管你是否喜欢,今天的环境迫使营销中心丰富工作范围、做到全方位营销,并相应地丰富绩效指标。


1、销售管理---打造一支铁军

铁军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执行力强,二是配合默契,心心相印、心领神会。

执行力主要来自于管理技术,如指令的标准化、精确度,工作安排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没有重叠、没有空白”,考核的简明扼要、“指令必有指标、指标必能评估、评估必有考核、结果必有反馈”;

默契则来自战略意图的传递,对各种指令背后的理由(包括消费者需求、市场环境、公司核心能力、公司经营方针)的领悟,对规则的熟练,使任何员工即使“先斩后奏”也知道自己没有违反上级的意图。

(1)标准化:

业务人员已经要么不可能符合市场的全部要求;要么不可能符合企业薪酬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创新的是,让一个不完善的业务人员,按照标准化的营销程序从事营销工作,而避免失误,并取得超乎个人能力的业绩。

优秀企业都有这样的特点:靠科学、标准化的营销建立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而不是靠一两个能干的营销人员。那些在科学、标准化的营销体制之下业绩出众的普通营销人员,一旦离开该企业,离开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的支撑,业绩立即大滑坡。因此,在标准化的营销管理体系之下,营销人员的离职率相对较低,离职后对企业的损失也相对较小。

“标准化”而形成建立在“基于营销工作车间化”基础上的监察制度。

(2)战略化:让销售管理有“神”来体现标准制度的“形”。

标准化与战略化能够解决同样的问题,但解决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当然最好是两者结合、“形神兼备”。

销售管理的“战略化”,就是系统思维、系统规划,不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阶段。

(3)达到“战略化”管理,打造一支铁军

首先是建立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招聘要标准化,不合格的人有害无益;管理制度要标准化----

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化沟通”,形成默契。

致力于“默契”的战略性沟通,目标不仅是帮助营销中心的政令畅通、减少营销中心行政指令的障碍,要重要是形成“默契的核心团队”,养成“业务人员行为方式”、“思考方式”。

沃尔玛公司直接从大学招聘的人才,通常一个月就能领悟企业的战略意图、从此而不经请示就能处理一些事情而不违反规定。为此,沃尔玛中国区副总裁James Lee自豪地说:
本文地址:http://www.yf11.com/marketing/07/2167.html

关键词: | 营销 中心

相关话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