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内衣营销>正文

破解销售困局

2008-07-19 09:42   【来源:世界营销传播网】  编辑:  查看:

核心提示:“中国企业目前的销售非常粗放。”     “不仅中小企业,中国的大企业也一样。”     “企业看似重视营销,其实不然,它就是等着拿订单。”     “营销上升不到最高领导层作为企业的首

“中国企业目前的销售非常粗放。”
    “不仅中小企业,中国的大企业也一样。”

    “企业看似重视营销,其实不然,它就是等着拿订单。”

    “营销上升不到最高领导层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来认识,也没能从更高层次上打造企业的营销体系。”

    从销售业务员、营销主管到营销学专家,竟众口一词:这种现象很普遍!

    企业,就是把东西卖出去,把钱拿回来。企业生存的巨大责任压到了销售部门与销售人员的肩膀上,要么“大爷”的位置伺候着,要么不当人用。但凡没有订单、回款,你就遭白眼、走人。销售队伍是一拨一拨地换,他们是企业里最不稳定的那批人。

    而我们大量的营销理论与课程仍旨在教导销售人员五花八门的销售技巧,告诫他们要有如何如何的销售心态,自信、自信、再自信!国际营销大师也接踵而来,其营销之“术”也反复地被我们揉来搓去……

    可严重的问题是,即使这样,企业的销售业绩还是上不去,销售水平仍然很低;同时,中国的市场环境被搞得很乱,尘埃四起!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当我们把视线转向企业的文化形态时,便发现真正需要提升的,是我们的营销价值理念!

    糟透了的销售管理    销售沦为了“骚扰”

    一天,经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叶青介绍,在一家茶馆,我认识了小说《圈子圈套》的作者王强,一个将自己在跨国企业里的营销经历揉成了精彩故事的清华大学工程硕士。

    王强1992年毕业后进入联想公司,上岗第一天就要求做销售,一做就是十多年。他先后转战于多家跨国企业,像全球最大的CRM软件公司SIEBEL、西门子公司等,从销售代表到销售经理、执行经理、中国区总经理。现在他正与人创办一家独特的营销网站。

    茶香袅袅、斛杯清流,我们的交谈却从品味小说里拽出了一个企业“营销困局”的话题:

    国内企业做销售的水平层次很低,基本上做100个成一个就不错了。可是企业不怕失败99次,它把99个都认为是可以输掉的。不知道做市场研究,去了解、分析更多的信息,只能蒙、瞎猫撞死耗子。销售人员撞大运的情况非常多,他们都在给自己打气,我坚持打100个电话,我有韧劲、我年轻、不怕挫折、脸皮厚……打100个电话成一个,我这月的效益就有了。成不成交无所谓啊,即使被拒绝也没有任何损失嘛。

    大错特错!这个损失非常大,他损失掉的可能就是将成为他客户的资源金矿。他没把人或事情研究仔细、研究透,准备好了再开始销售,即使遇见潜在的用户也不懂得珍惜,结果一个电话打进去就成了骚扰。他没有意识到,就此他可能再没有第二个机会了。

    销售沦为了“骚扰”的代名词,拒绝来访也就成了销售人员每天都要面对的“心理磨练”。企业的销售层次为什么上不去?

    因为大多数销售人员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工具来做好准备工作。

    “底薪发放60%”模式

    那么企业是如何管理销售队伍的呢?且看下面这位销售人员不久前发向互联网的帖子:

    我是做销售的,两个月前有幸被一家政府机构在广州开拓华南地区业务的公司办事处录取。昨天我回公司,赶上颁布新政策。开完了会才知道,公司两位老总一致决定:上月所有销售人员都没有完成任务,底薪就只能按照原来的60%发放。我们要白干半个月了!

    当初公司有三位老总,其中两位是政府机构的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开发了现在的业务,接着又请来一个老总负责所有的市场化运作。但是没想到,这个熟悉市场化运作的老总在公司开张半个月后就被开除了,原因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所有的业务员都没有业绩,而且市场化运作成本太高,效果不好。倒是那两位公务员出身的老总采用行政手段做市场,效果还比较好,这就全盘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

    又要裁员了,原先给我们的承诺:3个月熟悉市场、开发市场,如今都变成了放屁一样的东西。试问,我们这些完全没有参加过正规公务员培训的人,怎么可能用行政手段来做市场?怎么能将那两位老总在官场打滚了几十年的东西几天之内就运用得娴熟起来呢?今天两位老总终于说话了:本月15号之前必须做20万业绩,而且钱款必须全部到帐,否则连上月的工资一律只发放60%。公司不要求你能力有多大,只要求你“出去会做人”,出成绩!

    这是什么话?作为一个专业销售人员,我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当即我就辞职了。

    “公司让我很茫然”

    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坐在我对面,清澈的眼睛里却游移着一片茫然。

    他已经在一家公司做了两年销售,头三个月几乎没有业绩,打趣、讥讽、白眼,他都忍受了。接下来,业绩渐有起色,甚至拿过大单子,但他自己也认为那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业务员走马灯似地换人,企业整体的销售业绩每年都在萎缩。老板不能把所有人都赶走,有点业绩就待着吧。可他告诫自己:一旦更有实力就离开!

    看得出来,他非常痛苦。究竟是怎样的境遇呢?他说:

    我们很茫然,没有目标,只有完成300万的指标,上头完全没有考虑怎么协助我们达到目标。领导的想法总是随着事情改变而改变,从没有规划、没有战略定位。

    每个人完成业绩不同,我完成了,是我机遇、运气比他好,还是我的实力比他强?我做得不好,公司里又很好地分析、关心了吗?大多数人能完成百万指标,某个人没完成,那要看他的具体情况;但我们都不过只完成底线20万,某个人没完成指标那又有什么奇怪呢?那就是这个团队有问题!个人悟性有高低,不是能力有高低,关键是你在怎样的环境下发展。在一个很好的氛围里,我的思想是阳光的;在一个阴暗的环境里,我的思想就是压抑的。现在就是层层剥皮,企业都这样。战略是牵引力,我们没有。做事还需要推动力,我们也没有。打卡是制约,但那是在没有激情下的工作。营销人员需要创造力,不在这里下功夫想办法,我们的业绩永远难突破!
本文地址:http://www.yf11.com/marketing/07/2563.html

关键词: | 销售  困局

上一篇:360°营销 下一篇:屁股营销

相关话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