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内衣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六大服装集群地产业发展形势

2008-07-30 17:11   【来源:互联网】  编辑:  查看:

核心提示:年初以来,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出口退税、原材料涨价、CPI上涨成为热得发烫的关键词。而在这些词语的背后,暗寓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困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因素快速自发形成了一股飓风,向纺织服装企业袭来,所到之处,纺织服装企业几乎无一

年初以来,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出口退税、原材料涨价、CPI上涨成为热得发烫的关键词。而在这些词语的背后,暗寓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困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因素快速自发形成了一股飓风,向纺织服装企业袭来,所到之处,纺织服装企业几乎无一幸免。也许枯燥的数字更能真实的告诉人们这股飓风的巨大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99.6亿美元,仅小幅增长3.4%;全行业1/3的企业拉动行业利润增长,2/3的企业濒临亏损,这同时也为“2008年是行业最艰难的一年”加注。为了真实了解行业困难,本报独家采访了广东、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六大产业集群地——

  广东:

  1/3-1/2的企业资金链断裂

  广州海关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广东上半年服装出口大幅下降。1-6月广东纺织服装出口仅微增1%,增幅同比下降了近30%;出口服装累计价值108亿美元,降幅达到31.3%。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目前,广东1/3-1/2的服装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他将广东的服装企业分为三种情况:一部分亏损,一部分关停,还有一部分苦苦支撑。今年的广交会上,广东服装外贸企业基本上没有接单,不是没有单接,而是不敢接。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企业的接单态度也非常谨慎。而内销市场上,从商场销售数据看,“情况也不是太好”。广东某知名品牌服装企业2007年下半年只赚到了1万块钱,这在广东业内造成的影响很大。“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位知情者用“跌到了谷底”来形容行业的困境。

  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没有哪个企业想成为反面的教材,只想成为正面的典型。在场面上大家在一起不会谈,在私底下可能作为朋友之间会聊起自己企业的困境。”上述知情者说。广东省外经贸厅最新一轮的调研表明,影响外贸出口的最大外在因素是人民币升值。这份《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省外贸出口的影响》调研报告说,“当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利润将下降2%-6%,人民币再升值3%就可能抹平纺织行业平均利润。”

  对于严冬中众多苦苦坚持的中小服企来说,挺住就有未来。

  以深圳为例,“疲软”一再侵袭着深圳的服装出口。有消息说,25%的深圳服企倒闭。但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永芳表示,实际的倒闭数字远远高于这个,很有可能已经接近50%。据统计,今年1-5月份,深圳纺织服装的对外出口企业出口量和值都出现大幅度下滑。出口量减少24.2%,出口收入减少25.5%,出口单价降低1.66%,汇兑损失44.7%,税后利润减少38.2%。

  另外,企业外迁情况严重。企业出走深圳,已不是个别现象。深圳曾经有3400多家服装企业,40万从业人员,服装品牌800多个。调研显示,到去年6月,仅罗湖、南山、宝安和龙岗四区,已经和计划外迁的企业多达522家,其中已经外迁的499家。

  沈永芳认为造成出口下滑最明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服装消费能力减弱的影响,今年美国订单数量下降30%。第二,年初(1-3月份)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过快(4%),造成客户心理恐慌,拒绝接受汇率变化引起的提价要求,使企业原本可以适当转移的通道被堵死。第三,今年用工成本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7月1日最低工资又上调17%,预计今年用工成本以及能源(油、电)价格上升过快也使企业消化成本上升的难度加大。例如,铜扣的原材料铜,从2004年初的2万多元每吨一路飙升到现在的6万多元一吨,上涨了3倍多,尽管工厂的成本上升了很多,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同步上涨。第四,受紧缩银根政策影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困难,大批企业出现了资金链紧张。即使贷到款的企业,也要承担利率上升(10-25%)的压力。

 河南:

  不悲观,不乐观 

  今年1-6月,河南省服装出口量1290万件,出口额447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金额分别下降了15.24%和12.28%,自1996年以来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出口服装平均单价不到3.5美元,全部为贴牌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

  “整个出口形势不好,我们公司上半年出口量下降,利润几乎为零,但由于单价升高,由原来的4美元/件升到了目前的4.5美元/件,出口额基本上与往年持平。”郑州奥特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庆说。李国庆的公司每年的出口规模四五百万条裤子,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主要出口到南美(50%)、欧洲(20%)、中东(30%)。这在中部的裤业中心郑州算得上是规模很大的了。

  以往奥特公司的一手订单很少,往往都是从香港拿到的二手订单,由于香港方面一再压低价格,所以李国庆目前也在积极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力争多拿一手订单。少了中间环节,在价格上可以不必被压得太狠,用李国庆的话说,与香港的一些公司“现在只做好朋友,不谈合作。”

  自去年以来,李国庆的公司同样遭受了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等内外因素的困扰。“工人工资比去年上涨了10%,”现在李国庆每天都会看央视经济频道的节目,“我要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出口加工企业的状况,包括其他行业的”。

  郑州市商务局的有关统计报告显示,一些小型的服装加工企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去年同期出口额只有几十万美元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100多万美元。对于这小型加工企业发展比较快的原因,李国庆认为,这些小企业拿到了一些大企业不愿意接的利润较小的订单。“虽然出口额增加了,但很难保证利润。”

  企业的自身调整很重要,目前李国庆主要着手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淘汰低附加值的产品,往中高端产品发展。他表示,以往,公司低附加值的产品与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是1:1。今年李国庆已经将低附加值的产品缩减到了10%。与此同时,拓宽销售渠道,有针对性地选择优质客户,增加一手订单的量。

  虽然中原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受到冲击,但并没有沿海地区严重。原来沿海地区企业的客户目前都已经转移到了内地。谈到对今后的前景,李国庆没有悲观,但也不太乐观。“养活劳动密集型产业太难,现在不是几年前,熬一熬,挺一挺就过去了。现实逼着企业去创新,创新企业的内部机制、创新产品,如果不创新只能死在路上,也许创新了,就能柳暗花明了。”他觉得现在是最考验企业实力的时候。
本文地址:http://www.yf11.com/news/dt/07/2821.html

关键词: | 服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