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内衣营销>正文

十大营销失误扼杀本土企业(2)

2008-07-15 11:12   【来源:】  编辑:  查看:

核心提示:误区六:渠道建设误区 【症状】陷入这种误区的企业认为,在中国目前分散的渠道、落后的分销体系这一特殊市场环境下,渠道为王,企业拥有一个庞大的渠道就拥有了一切。这些企业过分夸大中国市场分销体系落后和不健全


  误区六:渠道建设误区
  【症状】陷入这种误区的企业认为,在中国目前分散的渠道、落后的分销体系这一特殊市场环境下,“渠道为王”,企业拥有一个庞大的渠道就拥有了一切。这些企业过分夸大中国市场分销体系落后和不健全的事实和经销商的目光短浅和短期行为,尤其是在超市、大卖场等新的零售业态迅速崛起的情况下,认为对数目众多、良莠不齐、目光短浅的经销商进行整合,不如跳过经销商,自己建设庞大的驻外销售机构和销售队伍以缩短渠道、直接操作终端更为有效。
  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网络运营费用和营销成本的大幅攀升,营销人员增加、分支机构管理难度的加大,分销效率的降低甚至滋生分公司腐败。海尔营销队伍20000人,乐百氏营销人员8000多人,TCL有7000人,创维有4000多人,庞大的销售队伍成了企业的沉重包袱。
  【药方】一个高效率的分销系统是企业的关键性资产,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分销渠道建设,不能不顾企业实际和能力一味贪大,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企业自身实力、规模和市场特点,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和社会分销体系、经销商分销体系,建立一个适合自身的高效分销渠道。
  误区七:促销管理误区
  【症状】陷入这种误区的企业片面理解促销,对促销的作用和效果认识不足甚至错误:一是对促销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促销就是有奖销售或返利销售;二是夸大促销的作用,认为促销是可以包治百病的“万灵丹”;三是促销活动无事前计划,跟着竞争对手走;四是促销活动没有整体预算、管理失控。这些企业不扎扎实实做好营销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是把企业的全部赌注都押在促销上,单纯依靠促销手段使得促销效应不断减弱、促销成本大量流失、产品利润率大大降低和对产品、品牌形象的极大损害。
  【药方】企业必须对促销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首先,促销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也是企业有效市场营销组合的要素之一;其次,促销不是万能的,它本质是一种暂时性、短期性的刺激活动,具有随时间而效应递减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对于同一品牌产品不能太频繁地举行促销活动,否则会导致消费者认为是厂家的滞销产品、库存产品或质次廉价品,大大损坏品牌形象。
  误区八:产品开发误区
  【症状】陷入这种误区的企业认为,必须提供品质最好的产品、卖点最多的产品,否则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销路。这样就误导企业在产品研发时刻意追求品质完美,为了追求更多的卖点而把消费者根本不需要、甚至无关紧要的功能添加上去。这样一方面是使企业“加大了产品研发的投资,使产品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是产品研发与市场脱节,没有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卖点把消费者根本不需要的功能添加上去。
  【药方】企业需要在顾客的实际需求和公司现有资源、生产能力及维持品质标准所需的成本两个方面寻求最佳平衡。其次,企业也必须避免陷入将太多的卖点集中到一个产品上的误区,因为在媒体激增、信息量激增的今天,消费者每天都被无数的广告信息围攻着,只有简单明了、符合自身兴趣和需要的信息才能进入消费者的视线和大脑。
  误区九:过程管理误区
  【症状】陷入这种误区的企业老板经常对销售人员说“我不管你怎么卖,我只看阿拉伯数字,只要销出去就行”。这是一种典型的“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结果导向型”营销管理模式,营销过程不透明,业务人员暗箱操作、短期行为过多,导致一系列问题:没有办法及时发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销售渠道中价格体系混乱、恶性串货现象屡禁不止;经销商利润下降,积极性不高,对企业忠诚度下降;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死账套牢企业;业务员行动无计划、业绩无考核,销售计划落空;销售过程不透明导致经营风险增大;业务员工作效率低下,销售费用高昂;业务员队伍建设不力,营销成本不断攀升。
  【药方】建立科学的营销过程管理体系和严密健全的多目标营销考核体系,是促进企业的市场开发和营销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因此,中国企业急需构建一个科学的营销过程管理体系,重点抓好对营销人员的过程管理、对市场的过程管理和对经销商的过程管理三个方面,管理好“每个营销人员每天的每件事”、“每件产品以什么价格流向哪个市场”、“每个经销商每天出货量、回款量、促销工作开展情况”等,全面提高整个营销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误区十:价格战误区
  【症状】陷入这种误区的企业认为,在目前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难以置身价格战之外,即便是同行业内实力非常靠前的企业也难以置身其外,当竞争对手掀起价格战的序幕时,自己别无选择只有跟着进行降价,而且只有比竞争对手降得猛、降得多,才可能在拼命厮杀中最终胜出。否则,就会有被挤出市场,甚至全面亏损、倒闭的危险。
  在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战没有赢家,能够健康生存的企业寥寥无几。因为频繁不断的降价,给市场、消费者和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是使消费者期待着价格降到最底线,对价格日益敏感,因而持币待购;二是利用降价创造的优势不会长久,竞争对手很快会以更低的价格进行反击,使得产品价格越来越趋向行业所能承受的最底线,一旦造成价格“穿底”,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将是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三是参战方希望通过价格战在行业中进行“优胜劣汰”的想法不可能实现,因为即使一家实力较弱的竞争者退出,它的生产能力通常继续存在,它的竞争实力又会以资产重组后的新面孔出现。
  【药方】价格战不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避免将竞争的重心从产品效益转移到价格上去,应防止破坏性的竞争,鼓励建设性的竞争;二是避免任何对竞争形势和市场发展的错误理解;三是即使必须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的话,也要尽量利用价格之外的其他手段。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刘登义 翁向东 


本文地址:http://www.yf11.com/marketing/07/1717.html

关键词: 误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