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内衣营销>正文

出口模式与海外投资模式比较(2)

2008-07-16 18:06   【来源:】  编辑:  查看:

核心提示:(二)非关税壁垒论 加入WTO之后关税是降低了,但非关税壁垒依然存在。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前,在欧、美等市场上被设置了很多非关税壁垒,特别是配额的限制。为了绕开这种壁垒,就需要海外投资,其中做

  (二)非关税壁垒论  

  加入WTO之后关税是降低了,但非关税壁垒依然存在。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前,在欧、美等市场上被设置了很多非关税壁垒,特别是配额的限制。为了绕开这种壁垒,就需要海外投资,其中做的最成功当推鹿王集团〖8〗。该公司于1996年在非洲马达加斯加投资办厂,取得了极大成功,已形成了年产100万件羊绒衫和200万件棉衫,主要销往欧洲和美国市场。但如果是国内生产,受配额限制就无法进入这些市场。现在中国加入WTO了,鹿王集团干脆到美国创办了年产100万件的羊绒衫针织工厂〖9〗。再也不怕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了。加入WTO后,明的关税会降下来,但是一些技术壁垒,如绿色要求,能耗标准等将更加突出。不了解这些要求,就会被挡在门外。所以,张瑞敏认为,中国加入WTO了,走出去更加重要。  

  (三)市场论  

  现在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寻找生产制造的加工企业,或干脆全部停止国内生产,把生产线搬到我国〖3〗。日本的东芝、松下、美国的GE,欧洲的西门子、伊莱克斯都在这么做。我们却走出去,似乎自相矛盾,其实不然。张瑞敏认会:“他们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品牌),唯一缺的就是廉价劳动力。因此,他们到中国来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我们再不出去,我们国内公司唯一的成本优势也被跨国公司占了,我们还拿什么与跨国公司竞争呢?因此,必须走出去,这样才能获取先进的技术,而且还可当地融资、融智。”否则,即使加入WTO以后,由于缺乏技术,不了解市场,你也进不去;如对家电的能耗标准每两年提高一次。〖7〗你不了解,你就进不去;技术上达不到,你也进不去。而海外投资当地化后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市场竞争力也就提高了。如果只呆在国内,是不可能有这种切身感受的,往往只知其然(要做什么),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要这样做)。按照海信的说法“没有比当地人更了解当地人的。”〖10〗   

  (四)战略论  

  海外投资建厂的目的是什么?以上三个都是可能的目的。但是同样重要,也许更为重要的是战略考虑。海外投资建厂作为公司国际化的一种战略,不在于一时之得失。世界各大跨国公司在早期进入我国市场时,大都持这样目的。即先建立滩地阵地,然后扩大影响增强地位,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进而实现其赢利目的。我国企业在国际上鲜有成功投资海外的例子,但海尔、海信和鹿王集团的海外投资正在增强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信心,也是其战略——成为国际性跨国公司——的具体体现。 

 

  因此,尽管海尔、海信等的海外投资可能未获得利润,但作为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在当地站稳脚跟,建立起品牌信誉,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本身就是成功。  

  综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出口模式论立足于近期,关注的是财务业绩;而投资模式立足于长期,关注的是市场份额。从品牌国际化角度看,我们认为只有海外投资,当地化设计、当地化生产和当地化营销,才能真正树立起品牌的国际化形象和声誉。  

  三、海外投资模式的进一步分析  

  为了更深地认清中国品牌国际化中的不同市场进入模式的优劣,我们下面用美国学者Franklin R.Root提出的影响开拓国际市场模式的因素一览表,〖1〗对我国家用电器进入国际市场不同模式的有利因素做一个评价。具体如下:  
    表1:中国家用电器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模式评价 

 


  注:本表参照〖美〗Franklin R.Root《国际行销管理学》(台)杨介中译;巨浪出版社印行,P.P18—19;略有调整  

  此表充分显示针对欧美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进入的有利因素(15条)远远多于出口进入的有利因素(仅5条)。事实上,真正有力支持出口模式的有利因素只有三个:一是国外生产制造成本大;二是文化差异大;三是公司资源有限。然而,事实上对国内的一些百亿元规模的企业而言,公司资源不是真正的阻力,文化差异也算不上是什么大的阻力。很多企业已有多年甚至十几年的国际贸易经验,真正的阻力是国外的生产制造成本太高,远不如国内条件好。  

  现在问题是在国内生产制造再找国外进口商和配销商,能否成功地打出我们自己的品牌?就家用电器类产品而言,它是一种耐用消费品,售后服务要求高,产品需要不断改良。因此,在国内制造国外销售,当地消费者不可能对这样的品牌产生信心和信任。其次,家用电器产品在欧美市场竞争激烈,处于寡头割据状态,渗入市场实属不易。如果企业又远在千里之外,市场份额必然十分有限,因而不可能让我们的中国品牌真正成为国际化的品牌。因此,出口模式不可能创造出中国的国际性品牌。  

  那么制造成本太高,这个问题究竟怎么看?我们认为对此要这样分析:  

  (1)海外投资建厂,能快速了解当地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这我们称之为“设计价值”;  

  (2)海外投资建厂,实现当地化,可以建立品牌信誉,赢得信心和信任。因而,可以拉动国内生产出口。这叫“出口溢价”;  

  (3)海外投资建厂,实现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和当地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控制品牌产品的营销组合,建立品牌独特的定位、形象,能增加品牌的附加值。这叫“营销价值”;  

 

  
  (4)在国际大公司纷纷把生产线搬入中国之际,可以通过重新定位那些国际品牌,如东芝中国造;GE中国造…只有海尔,才是真正的美国造,产于…。从而提升品牌形象;这种做法在美国等是合法的。这可以称为“机会溢价”;  

  (5)海外投资建厂,还可以提升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或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这叫“国内市场溢价”。  

  总之,通过海外投资建厂,树立品牌形象,可以创造出一系列新的附加价值,只要这些综合附加价值大于海外投资带来的的制造成本增加额,这就是值得的。  

  下面我们再用量化的方法来分析海外投资建厂,实行当地化经营的利益。我们主要集中考虑前三项的增值。根据迈克.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一个产品的价值主要有以下活动创造: 
本文地址:http://www.yf11.com/marketing/07/2046.html

关键词: | 品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