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内衣营销>正文

新赢利模式:产销合一(2)(5)

2008-07-19 01:51   【来源:】  编辑:  查看:

核心提示:博客在最近的一两年当中创造的思想价值、沟通价值,我觉着上千亿都不止了。 节省内外沟通成本 我从2006年1月开博客到11月,博客的总点击量也有好几百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上升不少,博客中很多人留言:

    博客在最近的一两年当中创造的思想价值、沟通价值,我觉着上千亿都不止了。

    节省内外沟通成本

    我从2006年1月开博客到11月,博客的总点击量也有好几百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上升不少,博客中很多人留言:要买热水器就买皇明的。

    我觉得通过我的产消合一行为,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对内对外的沟通成本。

    比如:我如果对内部做培训,一次最多能培训几百人,还要把大家组织起来,提供场地、水电、食宿等,成本比较高,而且大家的状态、兴趣不可能都集中在我的话题上。当他在阅读博客的时候,他在筛选他感兴趣的。或者他能用很短时间、及时地总体地浏览我的思想,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他可能对过去不了解的了解了,不系统的系统了。

    甚至有不少人是通过博客实现招聘的。他看了我的博客后,发现皇明集团有人文思想,皇明的报负、胸怀、价值观都是他欣赏的。

   博客跟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完全不一样,甚至跟传统意义上的访谈完全不一样。那都是受各方面局限的,博客各方面都不受局限,所以我可以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地说。

    产消合一不能过于自由

    当然,这种产消合一把握不好,也有副作用。我的博客内容主要针对人们的观念误区、经营和行为误区发表一些评论。有些评论振聋发聩得甚至有些似是而非。在网络上、现实中引起了一些人的误解甚至是批判。

    博客非常自由,而过分的自由对一个有着企业身份背景的人来说就有比较大的危险,对我个人来说没有问题,我不怕风浪,好的思想最后一定能够胜出。

    但是对企业就不同。因为我开了博客伤害了一部分人,或者互相之间在观点上有很大的矛盾冲突,然后导致一些人对我企业的品牌、销售、形象等等产生了很大的误解。

    比如:《大学生从“畜生”到人的社会洗礼》一文,我把刚毕业的大学生称为畜生,实际上我也是从畜生过来的,我的女儿现在还没有成人,现在还是小畜生呢。说句实在话,这句话有过经历的人都能够明白。从出发点来看一点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从社会意义上来看,我们还没有成人,我们还是普通的生物。因此有人在误解后轻率地把皇明称为畜生公司。

    博客,我会坚持写,但我会改变一些策略,在用词上,方法上。

    托夫勒之于我的意义

    有时,产消合一也有很多危险。我没看到托夫勒在《财富的革命》上写有这一章,我要替他写一大章《产消合一的挑战》。为什么?好东西毕竟有坏的一面,坏的一面如果一开始不想到的话,托夫勒就没有完成任务,他就不是客观的。

    我的企业不成熟,但是企业的思想者不能不成熟。如果干了十多年,还在为一本书提供的机会再去热血沸腾,再去找机会的话,我觉着我就白干了。19年前我看贝克曼写的《太阳能热利用过程》,被它激发得热血沸腾,因为一本书,一个理念去投入一个行业,建立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观,甚至一生的追求。大概一生也就这一次了。但是,产消合一大爆炸的预见,无疑会为我在具体操作中的技术环节提供参考价值。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摘编,未经本人审阅)

    “产消合一”居然打破了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一个时空里的界限,用大工业时代的眼光看,这简直不可思议。但“产消合一”却并不是一种全新的事物,这与互联网不同。相反,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社会行为--其“倡导者”阿尔文·托夫勒对此直言不讳。比如做家务。

    那么,我们又何需大惊小怪?托夫勒告诉了我们三大理由:第一,如今它的规模总量竟然如此庞大。第二,如此庞然大物长期以来竟如此遭到忽略,以致GDP对其视而不见!第三,支撑我们那些看得见的经济行为并须臾不可缺的基础,恰恰正是隐形的“产消合一”。

    由此,我想进一步与大家共同思考的是:将生产与消费兼于一身的“产消合一”,究竟与已完全被时代抛弃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有什么本质不同?这个看似学术探讨的命题,或许有助于洞察:“产消合一”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对于我们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显然,自然经济的“产消合一”所服务或影响的仅限于家庭甚至自身,是封闭式的;而今天我们呼吁各界关注的“产消合一”,则是完全向社会,乃至向全人类开放的。

我暂且将21世纪的“产消合一”称为“无边界群体的个性化投入”。

    “投入”作为核心词,表明了“产消合一者”的本质目的是参与和付出,而非索取或交换。“无边界群体”则是IT技术所带来的人类社会行为的一次巨大变革:一方面信息对称使得人们的个体需求可以迅速获得共鸣、形成规模。另一方面这个需求的规模范围又由于IT技术可以无边界、无障碍地弥散到全球各个角落,并且自我滚动和膨胀--这是前无古人的。而“个性化”则显然是网络时代的典型特征。

    于是人类在21世纪“产消合一”的动源变了,方式变了,影响变了(托夫勒一口气就列举了12大影响),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更在传播与互动中被几何级膨胀了--早已远远超越了做家务。

    这一切,当然要归功于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技术突飞猛进。但我更有感触的是:随着人类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已经和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所指出的那样,完全出于自身成就感、价值感的精神需要,将自身资源毫无保留地投入到非营利事业中!而这,不仅是大工业时代所没有,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都前所未有的……

    “产消合一”大潮中孕育着如此之多的“前所未有”,也必然孕育着大量“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机遇!而接下来,需要的就是有人用洞察力与想像力,去捕捉,去发掘!是的,这里只有空间,而没有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yf11.com/marketing/07/2436.html

关键词: | 营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