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内衣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出口遭遇“寒冬”

2008-11-26 19:25   【来源:】  编辑:  查看:

核心提示:“第四季度向来是服装业销售高峰期,但从目前看情况不好,竞争太激烈,难以将上涨的成本向消费者转移,连一些新货都已提前打折。今年行业内流行一句话,不亏本就算好彩(幸运)。”在广州从事童装生意的港商王毅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由于中国内地

“第四季度向来是服装业销售高峰期,但从目前看情况不好,竞争太激烈,难以将上涨的成本向消费者转移,连一些新货都已提前打折。今年行业内流行一句话,不亏本就算好彩(幸运)。”在广州从事童装生意的港商王毅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由于中国内地成本优势,王毅生从1998年开始在广东东莞设厂加工出口童装及玩具。近几年来,东莞制造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他开始将经营重心转移到品牌、设计以及销售,并把公司总部设到广州,生产大多外包给其他加工厂。

  现在,他们多了一项任务:留意工厂是否会露出倒闭的蛛丝马迹。“一旦工厂倒闭,我们所提供的面料以及预付款很可能化为乌有,这还算事小,无法按时向客户交货会更麻烦,所以对此风险控制不得不更加谨慎,估计等年后工厂的情况才可能稳定些。”王毅生说,“目前服装行业的困难是公认的,但不少企业关闭也有本身的问题。例如,有的因盲目扩张规模导致资金链断裂,有的因服装利润微薄抽走资金去炒楼、炒股,如此等等。”

  整体上,以外单为主的工厂情况比较糟糕些,而以内销订单为主的情况还算稳定。王毅生自己企业的情况也类似,因人民币汇率以及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叠加影响,出口综合成本一下激增超过10%,加上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今年来他的出口订单萎缩了30%左右,而内销这块业务还相对保持平稳增长,内销和出口的销售额比例在今年由50:50变成70:30。出口订单要求较高,市场风险也大,以往利润曾比内销的高50%,但现在基本差不多。

  在成本快速上涨和国际需求减弱两面利刃夹攻下,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服装产业首当其冲。据海关统计,1~10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82.7亿美元,仅增长2.8%,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20.1个百分点。尽管官方没有公布出口总量的数据,但业内普遍认为出口量在下滑。
 
自9月美国次贷进一步引发金融海啸以来,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不仅是订单减少的问题,还时不时被客户要求延迟交货期,退货风险也在加大。消费市场低迷使欧美采购商变得更挑剔,动辄挑一些小毛病来退货。由于出口难度加大,一些企业扭头转战内销。此外,不少退货也回流到国内销售。

  在全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广州,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外贸服装店。据一些店主反映,现在到外贸制衣厂拿货确实比以前容易,以前剩单少,大家拿货都是“抢”,现在工厂退单多,价格同比便宜近三成。国内服装市场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本来就严重,而2008年初至今出口形势不断恶化,大量企业转向国内中低端市场,更使这一市场的竞争加剧。

  10月25日举行的绍兴纺博会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对媒体直言,中国目前的纺织服装企业,有2/3的企业困难比较大,处于亏损或者濒临亏损的边缘,只有1/3的企业在盈利,利润率大概在8%。

  “出口与内销多年来基本维持在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去年中国服装[2.37 -1.66%]总产量大约是590亿件,其中大约290亿件出口。今年来更多企业向内销倾斜,国内服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此外,我国服装业一直供过于求,正处于‘库存甩卖’阶段,目前库存在120亿件左右,廉价清货冲击着整个行业,这也是衣着CPI与衣着PPI、整体CPI相背离的重要原因之一。”纺织行业资深分析师汪前进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是说。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本文地址:http://www.yf11.com/news/dt/11/3962.html

关键词: | 出口 | 遭遇 | 内销 | 企业 | 市场 | 服装

点击排行